值英玛褒曼诞辰百年纪念,受其启蒙的德国新电影领军人物之一冯佐妲,回溯大师的一生传奇。她走访镜头前后与大师合作无间的莉芙乌曼、深受其影响的新一代电影人包括奥利维亚阿萨耶斯、鲁宾奥士伦、卡洛斯索拉,及褒曼的儿子等,从他们的真知灼见,呈现褒曼的立体人像。本纪录片亦辑选了褒曼的珍贵片段、探讨其电影主题、到访其灵感泉源之地如斯德哥尔摩皇家戏剧院、以至回顾因税务问题而流亡德国的十年岁月,冯佐妲凭女性独有眼光和触角,层层剖析褒曼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光影迷思。《寻找英格玛·伯格曼》下载观后评论:看完才知道前两天去看的冯特罗塔[展开全部]
值英玛褒曼诞辰百年纪念,受其启蒙的德国新电影领军人物之一冯佐妲,回溯大师的一生传奇。她走访镜头前后与大师合作无间的莉芙乌曼、深受其影响的新一代电影人包括奥利维亚阿萨耶斯、鲁宾奥士伦、卡洛斯索拉,及褒曼的儿子等,从他们的真知灼见,呈现褒曼的立体人像。本纪录片亦辑选了褒曼的珍贵片段、探讨其电影主题、到访其灵感泉源之地如斯德哥尔摩皇家戏剧院、以至回顾因税务问题而流亡德国的十年岁月,冯佐妲凭女性独有眼光和触角,层层剖析褒曼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光影迷思。《寻找英格玛·伯格曼》下载观后评论:看完才知道前两天去看的冯特罗塔的《德国姐妹》是伯格曼最喜欢的几部电影之一,也是当中唯一一部女导演的作品,其余还有幽灵马车、大路、圣女贞德蒙难记等等(都在他的作品里非常有迹可循)。电影整体来说还是以演员、评论者、同行对伯格曼的回忆和崇敬为主的,料有一些但感觉并不足以撑起一部长片;而且其实我非常期待作为女权导演的冯特罗塔对伯格曼的女性角色刻画作出评论但是这儿也没有… 好吧??或许换个场合说会更合适。《方形》的导演实在太有趣了,他受访上来就说,谢谢你找我,我是瑞典导演但我真的不是伯格曼那派的,我更接近罗伊安德森啊… 去年伯格曼诞辰百年,纪录片出了不止一部。这部视角可以填补一些信息空白:范围延伸至欧洲,讲艺术;创作延伸至剧场,讲方法;情感延伸至子女,讲人。对于伯格曼人生两大争议主题女人和逃税,也都有讨论。伯格曼儿子蛮狠的,直言父亲让女人为自己生孩子是一种操控方法;引述完《魔灯》里的内容又说,“当然了,英格玛的话真假参半。”纪录片本身拍得很传统的,价值体现在本片导演的亲身经历和可以动用采访到的独家资源。另外这片提醒了自己还有好多挺重要的伯格曼的片子没看。拍的一般般,清淡没啥意思,但是涉及的内容,采访对象,和谈话主题挺启发的。给正在盲人摸象的我一束光如何理解导演在一个电影制作里的角色,演员如何和电影世界互动,电影主题如何在电影形式里自然地具现化,电影这个媒介的涵盖性,电影如何深入探讨一些看似太过智性的问题而不把智性凌驾于形式之上。这个纪录片也算是给了我对Bergman的一个再介绍,突然间好像懂得了如何去欣赏他的电影。可能最近要在观影计划里横插无数Bergman啦哇哈哈哈。19北影//从片子的角度来看,足够克制,从身边至亲入手结合过去的影像资料,导演本人亲自上阵引导解说,既有可观又兼备情怀。没有可以的抒情和高潮,但是情感散落在每一处细节里,但还是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从个人情感来讲,从他身边的人口中得以窥见伯格曼许多可爱的样子,与乌尔曼初见的一反常态、在咖啡馆里观察别人的好奇心、一把年纪仍把自己当小孩子、工作时指导演员的认真、与孩子间的隔膜,因为是他身上的故事,感觉都很可爱。要不是围绕着伯格曼,这部片真的看不下去。一些不同的侧面吧,比如他的家庭生活,他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对孩子并无多少爱。他从来不以为自己非常厉害,他对演员很好,对剧组却很暴躁。早期宗教成分很浓,越到后面越关注人性。他永远都只是孩子,电影里的孩子往往就是他本人的化身。女演员意外地现代性。新浪潮对他的爱恨交织。对只看过几部作品的我而言,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伯格曼又产生了无穷的兴趣。作为深度脑残粉,感觉这个纪录片拍的木有灵魂,素材的堆积,而且很多东西在魔灯里英格玛自己讲过。补充到的是那句台词:我闭着眼睛想象自己是10岁的心灵10岁的身体,睁开眼睛看着镜子却看到一个怪老头,顿觉不可思议。或许英格玛毕生都在怀念和依赖自己的童年,想象自己处在那个幸福与噩梦交错的年龄,从这个角度再思考芬妮与亚历山大,可以说是毕生真实幻境中的眷恋纠结集一部了只跟自己童年亲近但拒绝跟自己孩子亲近的伯格曼,为瑞典赢得国际声誉但被祖国“放逐”的伯格曼,被很多电影人拒绝合作又被更多电影人奉为精神图腾的伯格曼。因看了《第七封印》确定一生电影志愿的德国金狮导演在斯德哥尔摩、柏林、巴黎、法罗岛寻找百年伯格曼的痕迹,像他本人的电影一样好睡,合作拍过电影的儿子丹尼尔讲得料最有趣:不要相信英格玛。上一次电影节看伯格曼的电影,今年看伯格曼的纪录片,因吹丝厅,不过就像伯格曼的电影让我不感兴趣,伯格曼的纪录片也是,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可爱有趣的人,而这部几个人的采访和伯格曼电影片段拼凑的纪录片实在不敢恭维,倒是电影开始之前杜比音效宣传片看得贼过瘾,让我觉得 银幕 真的太性感了 ,让我坚定了吃土也要多享受银幕的决心~慕尼黑-斯德哥尔摩双城记。“I have always felt lonely in the world out there. That is why I escape into filmmaking even though the feeling of community is an illusion."伯格曼作品现代性的其中一点在于对女性的解放,对女性自我的探索。纪录片里与他共事过的工作人员、演员,直系亲人,崇拜他的后生等从不同经历和视角回忆和讲述他们所接触的伯格曼。可惜我们开始看他作品的时候,他已经过世了。每次都会想到李安拥抱伯格曼的那副照片,有了他才有了后来各国涌起的新浪潮,影响了多少代多少人。记得的很特别的点是伯格曼总是坐在摄像机边近距离凝视着演员,他排演话剧时要求演员提前记熟走位,上台之后注意力就从走位上解放出来,要求演员反复读剧本,直到对话像是一个人的一句自然引发了下一句;伯格曼垂垂老矣之后说,我想念我的演员们,他的女儿抱怨说,你就不能说你想念你的儿女和孙子吗,他说,可是我不想他们啊。"I have always felt lonely in the world out there. That is why I escaped into filmmaking even though the feeling of community is an illusion."#BJIFF2019最后一部电影了,记忆最深的镜头最后女导演靠在石像上眼泪呼之欲出……整个画面被忧伤孤独笼罩着~碰到一位超级伯格曼粉丝,回去以后把假面看了~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不愿意接受治疗,因为创作的灵感会消失,这就是艺术,这就是电影……你又怎么会知道躲在房间里的孩子会想什么呢?[收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