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杰克逊执导的一战纪录片[他们永远不会变老]首曝剧照。该片将聚焦经历1914年—1918年间战争的那些人的真实故事。据悉片中的大部分史料均是首次公开,将采用2D及3D两种格式呈现。影片将于10月16日在伦敦电影节举行世界首映,彼得·杰克逊还将参加映后问答活动。第39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年度纪录片(提名)《他们已不再变老》下载观后评论:科技让黑白残像从无声中跃然而出,染上令人震撼的刺目色彩,历史书上仅薄薄几页的WWI在99分钟里变得无比具象。[展开全部]
彼得·杰克逊执导的一战纪录片[他们永远不会变老]首曝剧照。该片将聚焦经历1914年—1918年间战争的那些人的真实故事。据悉片中的大部分史料均是首次公开,将采用2D及3D两种格式呈现。影片将于10月16日在伦敦电影节举行世界首映,彼得·杰克逊还将参加映后问答活动。第39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年度纪录片(提名)《他们已不再变老》下载观后评论:科技让黑白残像从无声中跃然而出,染上令人震撼的刺目色彩,历史书上仅薄薄几页的WWI在99分钟里变得无比具象。“我担心还未抵达前线,战争就结束了。”在最喧嚣的荒芜之境,死亡的味道挥之不去,桶装饮用水里永远有汽油味,战壕水沟里可能浸泡着适才还谈笑风生的战友,威克斯枪持续开火后煮沸的冷水或许能泡一壶好茶,在万幸躲过炮火的间隙,敬远方,敬故乡,敬渴望,敬死亡。粪坑上的独木难支,追打地鼠火烧虱子。他们在这段最短也最长的时光里,感受一切,背负一切,失去一切,不惧一切,接受一些,也渐渐被一切隔离在外。不再思考战斗与生存的意义,徒留时常疯狂偶尔悲伤还妄图不丢失快乐的实感。最唏嘘是与德军战俘相处的画面,都是困在制服里的人啊。“真高兴能离开,已经受够了。背着行囊回家,唯一丢弃的是子弹。”没有人是英雄,他们只是历史。原先的黑白影像经上色以后,显得非常生动,有些慢放的镜头又有一种独特的画面美,好像某种二维画面在主体上突出了三维的感觉。而且作为一部记录片,已老兵口述事实的方式,讲述的平易近人毫不做作。比如在战争准备前期,大家除了日常训练也会通过相互了解和展示才艺来增进感情。在打仗的空隙,大家一会组织一些比赛用来娱乐。大家都不是战争机器,在参军之前也不过是一个个的普通人而已。在描述战争时,前期的背水一战,处处残酷的景象配合老兵口述和零零散散的图片展现的淋漓尽致。最后德军的俘虏,被俘后展现的不是誓与帝国同生死,而是担心自己受到伤害和大难不死之后的欣喜,原来他们也不是嗜血如命的恐怖分子,也是被推上战场的孩子而已。当战争胜利,老兵回家,人们选择遗忘战争和他们。而他们是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的了。从没有看过这种纪录片,英国老兵的口述加上复原彩色影片,娓娓道来那一段让人心痛的战争史,以前的我以为战争是光荣的,士兵是无畏的,可是这部影片揭开了真面目,一群十六七岁,还未满入伍年龄的年轻人,因为国家的宣传,因为身边人对于英雄主义的崇拜,因为对战争浪漫的幻想,上了战场,那时才发现,上一秒谈笑风生的战友,下一秒就被打破了脑袋,险恶的环境,泥地、铁丝网,远远比枪支弹药的伤害来得更猛烈,大家都是一群普通人,都有着美好的生活,却在战场上悄无声息的死去,They shall grow not old.他们再也不会变老,因为他们的年华永远留在了这四年里,因为处在冷兵器和热兵器交汇的时代,数万计士兵以身躯抵挡炮火,幸存者们好不容易熬到战争结束,却被社会所唾弃所遗忘,战争是毫无意义的,它只能带给人们心痛看了《1917》之后来看的这个,是我看过的纪录片里蛮好看的了,视觉效果震撼,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开始画面只有黑白两色,讲述的是战前的准备,年轻人丝毫不知道战争的意义何在,谎报年龄也要参军,随着他们正式上战场,画面徐徐展开,颜色也变为彩色。战争真的是残忍至极,到处都是泥泞,铁丝网,沙袋,无论是在前线杀敌还是后方休假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上一秒还在聊天的战友,下一秒脑袋就开花了。更唏嘘的是,等到这场战事终于平息之后,士兵们回到家乡,却没人在意他们,没人在意曾经的战争。活着的人尚且如此,那些逝去的生命又算什么呢?看到有一句影评说,战争的本质就像赫伯特·胡佛的一句话“老人们宣布开战,但是为之而死的却是年轻人。”沉重,唏嘘,慨叹,无论如何,they shall not grow old.不可多得的一部意义重大的战争纪录片。彩色的魅力就在于能瞬间把黑白片制造出的生疏感拉近,这样的沉浸式战场体验绝对秒杀同题材的剧情片。本片最让人心碎的地方有三处,一处是第一次进攻,之前还谈笑风生生龙活虎的战友顷刻间在德军机枪的嘶吼中了无生息,二处是结尾战士们结束了地狱般的四年,回到家乡,不仅没有得到同族们的尊重,甚至没得到一丝一毫的理解,三处是即使如此荒诞戏谑的战争过去了,字幕歌曲却是欢快的小调。我想,欧洲人最后古典美的荣耀和浪漫,就是被不义的一战所剥夺的。本片采用黑白彩色并用的画面,和不露脸的老兵的画外音进行讲述,其表达出的反战情绪和呈现出的叙事效果,都是一般纪录片所达不到的。对纪录片或者一战感兴趣的观众,绝对不能错过本片。为了纪念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用首创的高科技手段,将100年前的纪录片素材进行了二次“加工”,让当年黑白低帧的影像,第一次变成了彩色3D电影。这些取材自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BBC等机构的影像和图片素材,经过彼得·杰克逊导演团队之手,将当年真实影像资料中真实的一战士兵和军官,第一次以彩色的形式“复活”于观众眼前。在这部纪录片中,他们不再是那种宛如“机械人”,像快进镜头一样出现的人物。而是全部经过重新“PS”,被放慢了帧数,加上了彩色,甚至有的地方还被后期配上了模拟现场的声音,全部“活”了过来!这些出现在镜头中的战士,全部栩栩如生,那一张张生动的脸庞,仿佛就出现在昨天。我觉得,那是一种放松和高兴的感觉,但是没有庆祝声,参谋合上他的表,然后说道,不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没有任何形式的游行,没人说一句话,大家都散开了,我们唯一可以庆祝的方法,就是喝茶,仅此而已,那是我们生命中最平淡的时刻之一,我们只是无法理解,我们有种感觉,就好像,我们被开除了,对我们其中一些人来说,那是我们唯一知道的生活,那接下来要做什么呢,就像被裁员了一样,每个人都有那种感觉,我们非常沮丧,我们都没有工作可做了,我不想回去,没有欢呼声,没有歌声,我们的感情已经麻木了,我们走得太远,太累了,没法享受了,一切都走向终点,即使是一场大戏也演得太长了,它不是抽噎着结束的,但也和那差不多了,英国老兵口述史为旁白还原一战士兵遭遇和感受。一位老兵和德国朋友踢足球被告知次日两国宣战,因为是次日宣战,所以今天还能愉快的玩耍,他们以为这是一场文明的战争,众多还未成年的小伙子跟风入伍,训练场物资充足,作息规律,直到上了战场,腐尸是日常,且不说人的尸体成山,就连老鼠尸体也成堆(因为它们会在战壕吃腐尸,所以打死了它)。芥子气,从来没有轻度中毒,如果来不来及带面罩就是死,战士学会了在没有面罩的情况下用尿液沾湿手帕后捂住口鼻。冻伤,战壕内都是水,天气降温后,睡醒后腿被冻伤,战壕腿习以为常。纪录片将战争残酷一一展现,为我们呈现身临其境、极度真实的沉浸式战争体验。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吧。历史从不是黑白的,黑白的只是我们用以纪录的机器;当黑白被还原出色彩,机器强加的距离感也就消失了。昨天刚好谈到我为什么不喜欢看战争片,尤其是讲一二战的,因为这些影片中的大场面战场戏总是充满模糊面孔,它或者他们离我的经验太遥远,我极少为片中人物或境遇真正打动。但这部极深地打动了我,除开技术性“噱头”,它的反战角度也非常柔软,选取的史料不只是新闻式的,更多时候档案影像们就像是一支支家庭录影,配以口述史中的种种细节,它呈现的内容变得私人而亲密——它好像没有主角、没有姓名,但每张脸却比任何剧情片中的虚构人物更鲜活。画面中,苹果李子果酱、满地的罂粟花和阵亡士兵的血液,都是大红的。作为一名当过兵的人,我很能理解这些老兵们的叙述。虽然我没有上过战场,但是野外的训练和演习还是经历过的,当年的条件远不如现在,而现在的军人很多时候也是在经历非人的环境,一战的残酷可想而知。全片画幅首尾呼应,在变成彩色的那一刻相当惊艳,很多场景并没有影像,但配乐出色的掩盖了这些,大战的残酷听起来都胆战心惊。战场上没有文明,没有人性,没有灵魂,没有过去和未来。讽刺的是,老兵们鬼门关上走一遭,返回社会却没人理解,“没有商业价值”。最后,我们也是一样,仿佛听了一段遥远的故事,感叹一下不要有战争,然后继续我们的继续……那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对一战影像的彩色修复,着色甚至有种早期彩色默片的风采;真实的战场就是战争机器的无情绞杀,一幕幕残酷的画面不断地播放战争是如何绞杀生命、梦想,诚然如片后导演Peter Jackson所说是一部致敬祖父、叔祖父的私人影像,但这段真实历人类永不能忘记。其他值得一提的是,片后有导演Peter Jackson的约30分钟的影像修复的幕后花絮,也提及父女、印度裔甚至中国人对于这场战争的贡献;影片的3D效果真的让模糊的黑白影像有了叠加后立体的清晰感,很好奇2D版本或者把一些画质较差的早期电影用3D形式播放会是什么效果电影结束后另有30分钟,由Peter Jackson介绍电影背后的修复工作。包括调慢老胶片的放映速度;从茫茫多历史访谈中筛选出与画面吻合的音频;根据史料记载及实地考察,给服装、环境填上颜色;模拟脚踩泥地、炮弹上膛等各种声音,甚至去新西兰军方演习现场录制战地枪火的配音;靠读唇语、翻出当年的文件等手段来判断画面中的士兵们到底说的是什么。等等等等。每个细节都令人惊叹。Peter Jackson说,他拍这部电影不仅是为了记录历史,更是为了鼓励观众尝试去找回自己家族内曾参加过一战的成员的记忆,别让他们从此被遗忘。前五分钟容易给人劝退,但是只要看下来就会发现它的特殊之处了。现实的记录比任何电影都更能展示战争的残酷。旁白是一战老兵比任何播音员都更显真实。我没想到一战的英德士兵在战场下竟如此融洽,甚至相约战后互相拜访,虽然在战场上是当时前所未有的残酷。我更没想到战后民众对老兵的忽视,不过仔细想来,在当时的信息传播条件下,他们根本想象不出战场是什么样,现实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差别太大了,就好比我就不会了解战友在自己身边被爆头的感受,哪怕纪录片再真实再清晰,我也感受不了分毫。用观影卷在爱奇艺4K观看,很不错。[收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