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选择出生的地方,但你可以选择回去的地方。 永恒的异乡人,「湾生」泛指日治时期移民台湾或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随著战后被迫遣返,多少生离死别因此上演。台湾和日本,何处是家乡?如果是台湾,为什麽每次归来,都像是到远方? 谱一曲时代[展开全部]
没有人可以选择出生的地方,但你可以选择回去的地方。 永恒的异乡人,「湾生」泛指日治时期移民台湾或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随著战后被迫遣返,多少生离死别因此上演。台湾和日本,何处是家乡?如果是台湾,为什麽每次归来,都像是到远方? 谱一曲时代悲歌,费时十二年进行访谈,五年拍摄製作,纪录湾生回家动人故事,也补全台湾史上无比丰厚却被视之为透明的一页。镜头下,七十八岁的松本洽盛多次来台,他一直在找回家的路,八十八岁的富永胜能唱台语〈雨夜花〉,手裡紧捏一张写满儿时玩伴的名单,好不容易重踏台湾故土,但路变宽了,家乡不认得了,清单上名字一个一个凋零了。几个故事,一个大时代,他们都不曾忘记,别把他们也忘记了,这一次,让我们一起回家。第52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纪录片(提名)《湾生回家》下载观后评论:zemi的作业。日本留学后,更真实地感受到了台湾人对于日本的亲近感。这部纪录片确实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生离死别,表现了台湾出生的日本人所承受的情感上的割裂。但这部片子淡化了日本殖民时期日本人和台湾人之前实际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似乎日本人和台湾人之间都是真诚的友邻情谊。尤其让我感到别扭的是,片中户籍处的小姐姐,将台湾总督府时期的资料当做礼物送给日本奶奶时,那温馨的画面。我只想到了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能说这种打扮是完全失实的,只是没有一种历史叙述能符合所有人的认知。每个群体都在从自己的角度书写着历史。台湾大陆日本的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微妙。该用什么立场看这部纪录片呢?如果“去政治化”,那湾生的回家之旅,可以视作“永远的异乡人”对身份认同的寻找,是大时代里个体无助沉浮的悲剧,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但不谈政治,纪录片的真实性也打了太多折扣。对日治时期的殖民问题避而不谈是否有美化之嫌?非常平淡。只是簡單記錄了幾個灣生的生活,片尾的“台灣是故鄉啊”,看得有點尷尬。只能說是多了解了一類人群的生活和想法。幾個記憶點:一位灣生的後代去到台灣,說想不到亞洲還有對日本少有敵意的地方;當年回到日本的灣生,看著戰敗后的情況,思考為什麼這個國家會變這樣;拜祭灣生母親的部分太冗長2016.11.1 台大總圖會議廳。導演說要去政治化,但我想問,去政治化是不是也是一種政治態度?最讓我感到震驚的還是很多台灣人對於日本的好感。現場一位阿姨說他父親直到今天仍舊每天定時收看日本節目。類似的事情看的越多就越是對kmt對於台灣人的戒心以及來台之後的某些政策抱有一些同情十足大日本皇民心態的記錄片創下台灣記錄片影史的票房高峰,讓人汗顏!搞了半天,記述人居然是個假灣生。啼笑皆非!灣生中,最出類拔萃的當屬“岩里政男”(李登輝),不但早在抗戰結束後就已回家,還曾為國民黨主席,更當選為中華民國總統,統治台灣長達12年之久。比起假灣生事件更像一齣鬧劇。这片从纪录片上看是可以供学生学习的,但其核心价值表现非常明显。其实,我真的不是很想评论台湾的部分人的情感归属或是政治话题。我知道,台湾走走散散那么久,最痛苦的是他们,历史那么久从来他们没有自己的机会。但是,人不能永远沉偭于伤痛之中。我们不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你们,爱回不回印象最深是裏面1930年生的家倉女士太迷人了,80多歲還保有少女的身型和純真感。看到她先生——一個留著藝術家髮型和鬍子的儒雅男士就明白了,牽著她的手到處走、在她可愛而笨拙地學芭蕾時為她速寫、溫柔地在她看到戶口檔案哭泣時說笑安慰——人果然要找對另一半才會真正幸福得容光煥發啊!在纪录片中出现设计、演出的成分,总让人水土不服。田中实加的丑闻、因为政治而小心翼翼的剪辑,这些暂时抛开。我们就把它看成对于异乡人的记录,那么可以感谢这部片子,在更多的湾生往生之前,记录他们的故事。竟把我看哭了。最后那首homesick太讚,作曲是鐘興民。一代人找到“家”,在離開世界之前,終於有感受到被接納有皈依之地,這件事功德無量。呆灣政虎也做得不錯,棒棒噠。這一部電影是在講二次世界大戰後留下在台灣地區域內工作生活的日本人的故事,借由戰鬥的不平之鳴,及大家入境隨俗過日子的過程中,回響該怎麼做才能重新啟動回家的路。补上了OAFF错过的这部,异乡人的故事永远不嫌多。印象深刻湾生的日本后人说台湾“亚洲竟然有不讨厌日本的国家”,满洲出生的日本后裔大概很难有这样的纪录片…好糟糕⋯因為一邊看一邊滿腦子想著後殖民理論,結果完全沒有被感動到啊 @2016-03-15 21:14:40 @2019-11-21 23:46:507.5分。历经寻根之旅,再次踏上永恒的故乡,无论经历多少沧桑、多少世故,心中向往之地便是光明之地。不错的反战纪录片,穿越时光再次与历史相会。[收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