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福山雅治 / 役所广司 / 广濑铃 / 满岛真之介 / 市川实日子 / 松冈依都美 / 桥爪功 / 齐藤由贵 / 吉田钢太郎导演:是枝裕和语言:日语 地区: 日本 编剧:是枝裕和类型:剧情 / 悬疑 / 犯罪上映时间:2018-03-30(中国大陆) / 2017-09-05(威尼斯电影节) / 2017-09-09(日本)别名:第三度杀人(港) / 第三次杀人(台) / Sandome no satsujin / The Third Murder用户标签:日本,悬疑,2017,犯罪,人性,剧情,日[展开全部]
主演:福山雅治 / 役所广司 / 广濑铃 / 满岛真之介 / 市川实日子 / 松冈依都美 / 桥爪功 / 齐藤由贵 / 吉田钢太郎导演:是枝裕和语言:日语 地区: 日本 编剧:是枝裕和类型:剧情 / 悬疑 / 犯罪上映时间:2018-03-30(中国大陆) / 2017-09-05(威尼斯电影节) / 2017-09-09(日本)别名:第三度杀人(港) / 第三次杀人(台) / Sandome no satsujin / The Third Murder用户标签:日本,悬疑,2017,犯罪,人性,剧情,日本悬疑,罪案片长:124分钟 / 125分钟(中国大陆)imdb编号:tt6410564《第三度嫌疑人》讲述律师重盛(福山雅治 饰)为有犯罪前科的杀人犯三隅(役所广司 饰)辩护。由于三隅的供述每次都不一样,重盛开始怀疑他并非真凶而是案中有案。而被害者的女儿咲江(广濑铃 饰)的出现,又使得情况变得更扑朔迷离,一个被掩盖的惊心真相正逐步被揭开。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是枝裕和第4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提名)《第三度嫌疑人》下载观后评论:几年前被热议的一部电影,突然在Prime上看到就决定看一下。主要是因为福山雅治,但是完全忘记了其实当时热议的焦点是是枝裕和(看的英字版,原谅孩子一时忘了是枝名字的英文拼法)。由于不知,所以真当成悬疑电影看了,看完一头雾水。但是被豆瓣点醒之后觉得非常合理,因为是枝,所以这个电影跟他所有作品一样,要回归到家庭这个母题,in this case,疏离的父女关系。三个父亲:律师,嫌疑人和被害人,都因为种种原因在女儿的成长中缺失,这是大家面临这个案件无法客观的遵守所谓legal strategy的原因。更有意思,或者说是更加刻意的设置的是,律师的父亲是法官,而且是当年将嫌疑人判入狱30年的法官。法官大人在调戏办公室秘书时无意提到,律师小时候也想当法官的,但是最终选择律师这条路,其实是因为对所谓真相的不信任。感觉是是枝裕和转型之后的电影当中相对于没那么优秀的一部。这部电影的争议很大。虽然我感觉相较同类型电影依旧是比较出色的。但是,导演的处理并没有那么的直观。像文艺片,但感觉又不是文艺片。处于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地。最后的结局比较糟心。虽然有很多声音说,包括导演自己也说答案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我感觉不管是看文艺片还是看类型片的观众。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回答,而不是简单的提出问题,虽然提出问题就已经很厉害了。其实就内容方面而言,我觉得这部反而是是枝裕和电影当中最深刻的。他讨论的是更大的更社会化的问题了,而不在探讨家庭以及个人。导演的模糊化处理虽然非常的让人讨厌,但是这恰恰就是导演在人性与法律之间讨论的结果。我觉得最后的回答也是一个模糊的,因为基本上给不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只能做模糊化的处理。3.5國內上映時囫圇吞棗地看完,二刷還是很多線索沒理清,大段法律對話讓我難以投入,這片有很多細膩的情感需要慢慢分析和品味,對人情世故不熟的我感到真心吃力。我覺得自己某一部分跟犯人的心理很接近,比如容器那部分。相比於電影對真相的探討,對嫌疑人心理的探討更為有趣,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而且役所廣司也演得非常生動,詮釋了什麼叫難以捉摸,到底有沒有殺人,承認殺人真的是為了免於死刑還是為了保護少女。隨著男主角對犯人的背景有更為深入的了解,犯人每次對於證詞的改動以及撒謊都讓案件和對把握犯人心理難度變大,對我來說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看很多遍的主要原因。倒數第二次犯人請求律師相信他沒有殺人那段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律師、法庭不是去斷定真相,而是去平衡當事人的利益這一點。8/10 个人第九部是枝裕和,本片看似是其跳脱出以往惯有模式的尝试,以悬疑为主线,脉络上呈现出隐隐绰绰之感,其实仍是罗生门的设定。日本的犯罪推理类故事,不晓得为什么总是能让人联想到东野圭吾,风格、气质,多多少少都是那个味。影片确有沉稳之风、阴郁之韵、细腻之处。整体节奏,视听调度上,依旧非常是枝裕和,完全在他自己的掌控之内。人物形象的塑造,再到表演,从始至终的浮与沉,是精确、撕裂。情节的张力似如暗涌,对于司法、人性的描摹既点到为止亦留有余地,用设问的手法点题。审判的广义与狭义,答案在每个人心里。结尾福山雅治与役所广司的脸叠影在分隔玻璃上的这一幕,不知道去年《少年的你》是否受到影响而用相似的拍法?我个人很喜欢,可能评分低的原因是这次是枝裕和拍了一个不一样的题材吧,拍摄手法也更偏向商业片,让许多老影迷不适应。这部片子里是枝裕和尝试了悬疑风格,这种尝试的成功,也让他拍后来的《小偷家族》时,叙事结构上更加有吸引力。这是枝裕和这位讲故事的高手,过一段就抛出一个信息点,配合叙事的平静,让这部电影的节奏感非常好。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无人知晓》这部最适合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里,他避开了所有的道德、伦理、体制等问题的讨论,而这一部里尝试性的抨击了日本的法律制度,这一点也在后来集大成的《小偷家族》里继续发扬。综合下来完全配得上五星好评!我觉得我是一个相较于主观的观影体验,更加重视导演个人表达的观众。简单来说就是,我看得爽不爽不重要,你表达得够不够才重要。所以当然我是喜欢这部影片的,虽然它几乎是避开了任何类型化的技巧。尤其当它还是一部悬疑片,这样的拍法势必会劝退一大波人。纵使嫌疑人的翻供一次比一次匪夷所思,纵使最后也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纵使节奏慢到要死,但影片还是提供了独一无二、深厚丰满的哲思:真相根本不重要,因为根本没有真相。即便在代表着正义与神圣的法庭上也不例外,那些律师、法官、检察官,也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案件、为了工作,而非为了真相、为了人。补180331影评:比起《小偷家族》更喜欢这部,是枝裕和非常擅于拍摄儿童和家庭类的影片,所以小偷家族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第三次的嫌疑人这样的题材是他的新涉猎范围,我更期待他在新领域的拓展和成长。福山雅治,役所广司的对手戏真的非常精彩,我也很爱日本电影那独有的最后留白,三隅最后是否是杀人犯真的那么重要吗?是枝想拍摄的仅仅是一部推理悬疑电影吗?当然不是,我觉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吧。鲁叔的配乐让我最终又加了一星打了五星,很可惜这部电影的评价不高,但是依然希望是枝可以继续他在其他方向的尝试。影片记录了三对父女,每一段父女关系都呈现出某种病态。三隅高司的女儿因为不堪忍受罪犯父亲带来的社会歧视而巴望他死去,然而三隅高司依然对女儿满怀深情;山中咲江由于长期遭受父亲性侵犯并且耻于食品造假而对父亲恨之入骨,死去的父亲在本片中形象缺失;重盛的女儿对父亲忙于工作而疏于家庭表现出心灰意冷,重盛对此感到惭愧却无能为力。这三段关系两两间具有相似性,也正是这些相似性,构成了电影的一条副线,使得咲江——恨着父亲的女孩、三隅——被女儿所恨的人犯、重盛——父女关系疏离的律师,冥冥中联系到一起。《第三度嫌疑人》的日本片名叫做《三度目の殺人》,其实翻译过来应该是第三次的杀人,根据片名固然能够想到片中有三次杀人。在三次杀人一一揭晓给观众的过程中,三隅进行了三次翻供,每一次都带有强烈的目的,尤其是最后一次。但是屡次翻供造成真相难测,是枝裕和处理得也模糊不明,观众只能靠自己去推断、去选择相信其中一个。当然,你可以说它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手法。但是观影过程中,你能很清楚地看见影片所有的情节推动全部来自于台词,不仅容易造成疲劳,而且案件推进变得可信度差。《第三度嫌疑人》✅感觉被是枝裕和强奸了(李安的那个梗)悬疑片居然可以这么拍,完全抛弃传统悬疑片的逻辑,到最后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全都不重要了,而只剩下一个完全没有客观判断的司法体系。是枝裕和从普鲁斯特变成了喊麦的尼采那些试图探寻真相之人,犹如盲人摸象,永远无法了解到真相为何,死死抓住一角不放,总以为自己占在了真理的巅峰。但他们到最后还是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决定着别人的生死。没有真相的情节设定对INTJ来说很不习惯。是枝裕和在镜头的选择上有些许失误,比如具有误导性(或幻想性)的女儿杀父的镜头,再比如最后太落俗套的迷茫的十字路口。很多关键节点的模糊处理并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故作姿态让人反感,包括律师被告和受害者家属做最后选择的缘由。只依靠几句虚假经典Slogan来撑起整部影片的深意是万万行不得的。(哪怕这样我也要把最后一星给帅哥(´。✪ω✪。`)从“我是凶手”到“受人指使”再到“我没杀人”,真相到底是司法体系能探究并作出定夺的,还是仅仅属于评判者的主观意识?许多年过去仿佛是枝导演的初心还是一点都没有变,像拍《无人知晓》时一样试图用极具共情能力的细腻镜头语言呈现出表象之外大众所看不到的东西。用《第三度嫌疑人》挑战法律审判、用《小偷家族》挑战血缘纽带,虽然以文艺片的节奏来拍犯罪嫌疑略显拖沓,但我觉得这样的野心很酷。人性本就是个落满灰烬、布满孔洞的,永远也倒不满的容器,爱与美德不见得一直在场,甚至连真相,都是流动的……是枝裕和在类型儿与反类型儿之间晃啊晃啊晃,福山雅治在胖与不胖之间荡啊荡啊荡,而役所广司杰出的表演把一切都扶稳了夯实了,末了儿还是出味儿了【喂】金丝雀,如同全知的上帝、完美的法制、真正自由的肉身与灵魂……始终没有镜头里出现,一直在或近或远的某处,微弱地叫唤。[收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