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非常风格化的作品,主角是一名年轻的威尔士骑士,他来到一处神秘的古堡,在那里他见到了圣杯的幻像,但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次日清晨,古堡人去楼空,骑士继续出行,当他猛然醒悟到自己看到了圣杯再回去时,古堡已经消失,于是他只能继续他的圣杯寻访之旅。影片完全在摄影棚内拍摄,布景故意做得很“假”,而且台词和动作多有重复,颇有一点曲艺的效果。主演:法布莱斯·鲁奇尼 安德烈·杜索里埃 Solange Boulanger,帕西法尔/柏士浮电影高清在线观看、迅雷下载。《帕西法尔/柏士浮》下载观后评论:看电影时,你经[展开全部]
这是一部非常风格化的作品,主角是一名年轻的威尔士骑士,他来到一处神秘的古堡,在那里他见到了圣杯的幻像,但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次日清晨,古堡人去楼空,骑士继续出行,当他猛然醒悟到自己看到了圣杯再回去时,古堡已经消失,于是他只能继续他的圣杯寻访之旅。影片完全在摄影棚内拍摄,布景故意做得很“假”,而且台词和动作多有重复,颇有一点曲艺的效果。主演:法布莱斯·鲁奇尼 安德烈·杜索里埃 Solange Boulanger,帕西法尔/柏士浮电影高清在线观看、迅雷下载。《帕西法尔/柏士浮》下载观后评论:看电影时,你经常会觉得像在看一幅中世纪的动画壁画。颜色、服装、姿势,所有的一切都直接取自中世纪生活的描述。将戏剧世界的技巧和惯例与我们已经习惯的电影世界的连续性结合在一起。布景通常是漆成平面的,或者是比电影中常见的视觉再现更能暗示或更能代表故事发生的地点的小比例模型。有由金属构成的树,还有无数其他的古怪场景,所有这些似乎都在一个巨大的风格化的转盘上,随着故事的进展而旋转。这部电影通常由一群牧歌歌手讲述,他们用古老的乐器在画面(和故事)中进进出出,加入评论和观察,起到希腊合唱团的作用。这种效果很迷人,增加了一种中世纪教堂的神秘特质,将罗默为他的故事选择的不同元素统一起来。比大多数亚瑟王电影更诚实的是,罗默暗示的更多的是亚瑟王宫廷的混乱、虚弱和濒临瓦解,而不是它的荣耀。什么是"文学性"?它意味着对讲述动作的高度自觉,对叙事语体和视角的自我意识:中世纪的骑士传说,如今在胶印轻型纸上抑或在35mm胶片上"重现",都同样不可能代入彼时彼地的情境,这乃是本质的困难;本片即令故事保持为故事本身,保持为一再被复述和永远被扮演的状态,演员则成为集说书人和书中人于一身的演示者,仿佛中古时代集会中既演且唱的游吟诗人. 这造成了一个奇妙的悖论:看起来似乎是形式被"抽去",但恰恰由于影片如此专注于讲述而非阐释,被抽去之物实际上却是通常所说的"文本内容",它反倒只剩下纯粹的形式本身:一种吟唱操演的模式――这形式确已十分接近舞台曲艺的质地,故某种程度上讲,通过将帕索里尼和《O侯爵夫人》的实践推向极端,本片触到了电影媒介的边界.第八个道德故事:“单一个体道德在其他个体道德的蛊惑之下,最终回归集体道德。”帕西法尔简直是证明人类是群居动物的力证,由神话般的冒险最终变为“宗教性”的皈依,实质上就是一个漂泊青年最终融入社会规则的过程。而本片似乎也是侯麦电影视觉表现力的巅峰之作,古典式舞台调度+表现主义、印象派置景,使得叙事长诗成为视觉油画。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片中每个角色的“上帝视角”介绍被第一人称化,这种自说自话在带来观影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本片的“道德故事”属性,事实正是如此,对人类个体最严苛的拷问,往往就来自于个体自身。风格太独特,若片中Troyes原著改编(毕竟我没看过)而来的是古法语,那与1965年帕西法尔纪录片形成直接的联系,无论讲中世纪、圆桌武士或十四行诗,最终指向文艺复兴的艺术价值,这种更融合现代形式的自然主义属于侯麦自成体系的风格,也是文学改编成剧情片的一种极端;同样类比于O伯爵夫人,实践了德莱叶访谈(1965)中所提出的电影论点,调度镜头和演员的表演浮于近乎虚假背景之上,仅用颜色/歌谣替代光线,在向圣女贞德中“如何拍摄一场真实场景”的理念致敬6.5 140分钟好像3小时一样漫长,不知暂停了多少次才看完。到底也搞不明白这算是哪种类型的片,总之不算是电影就是了。直接把剧本当作台词,穿插进很多唱段又像是音乐剧,主角们的表演和念台词方式也是充满着舞台剧那种浮夸感,还有故意做得很假的布景(其实还有点可爱hhh),的确是部非常风格化的作品。可惜实在欣赏不来,估摸着大银幕看应该能好些吧(在电脑上是真心看不下去),毕竟抛开慢节奏和闷剧情,侯麦的美术设计总是值得欣赏一番。10.0/10.0 侯麦最佳,其后期的历史剧的处理,甚至不如这部早期的、小成本的、煞有介事载歌载舞的、简陋的舞台剧形式的戏剧表演。体现了巴赞“改编作品”理论,早期侯麦“电影小成本制作”思想,以及戈达尔“作者电影”的主义。演员的唱功很好,侯麦的音乐性、诗性在《帕西法尔》上尽情泼洒。同时文本各方面的处理,戏剧冲突的设置再次在侯麦影像之中看到莎翁的影子,文学性极佳——可以说得上既是极度创新,又是一部法国新浪潮集大成之作。骑士精神是诸元素的连结点。“骑士身份要在一次由涤罪、忏悔和圣餐构成的庆典之后,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获得”。尽管有比武、誓言和爱情,珀士浮没有通过圣餐的考验,因而受到了惩罚和历练,最后由涤罪的仪式通向了理想的骑士精神。“骑士精神不仅是战争和爱情中的一种举止规范,更是一种道德体系,它支配着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其中有约4/5的幻想成分。”(引文皆来自《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侯麦电影叙事彻底文学化甚至文本化的一部作品,形式创新最彻底的一部。角色的念白甚至都直接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令人感觉是直接从书本中扣出来扔进台词本的。纯舞台剧的表演方式,但叙事节奏非常成熟。有布列松的味道,拒绝用剧情取悦观众。低廉的成本,但有精致的用心。唯一不解的是,故事好像没讲完,两位骑士的故事都结束的仓促,或许是我对这段传说并不了解。看侯麦的古装剧就更能感受到中世纪传说中的现代和现代爱情故事中的古典。不仅是电影表现形式的实验,更重要的是话语上的实验,就像六个道德故事中的独白,帕西法尔包含了直接话语,间接话语的转变。音乐剧的部分我认为是自由间接话语。整个思路类似于看欧洲中世纪的教堂壁画,它们是自然过渡的,一幅画中包含一个个故事,所有的人物。属于“让画说话”的方法。前半段有很强的悬念感,你知道骑士在寻找某样东西(电影在通往某处),而且这个东西肯定“不简单”,就一直等待这个被寻找之物出现;到了审问那会儿才感觉到侯麦的影子出来,追问他的道德迷惘;是侯麦电影里很特别的一部,别的电影他表现各种道德困境,这部里借用宗教、骑士,直问道德的真——道德困境是因为心灵的某些动摇,归根结底是人的残缺、“原罪”。简洁的舞台设计,近乎家庭式话剧排演的风格,倒带来一种独特的静穆的美。悠扬纯美的歌声伴奏与刻意舒缓的表演节奏相得益彰,带来一种独特的单纯的骑士精神的古代诗意氛围。而爱情总是打破秩序的其妙存在,也是各种“罪”的搞笑来源。法语如吟诵般郎朗上口,演员自己做旁白也新奇有趣,氛围特别家庭化。侯麦最被忽视的一部重要作品,古装+表现主义布景+古典舞台剧调度,改编自12世纪ChrétiendeTroyes叙事长诗,此后侯麦的重要演员ArielleDombasle、MarieRivière、AndréDussollier、FabriceLuchini等都有出演侯麦的古装戏总是有莫名的笑点,话说这也与意大利古装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这美妙的音乐的确让人想到了古典神话,想到了民族性,要是意大利的造型,费里尼的《爱情神话》就特别惊艳,而这部电影中完全就是一出话剧的形式吧!现场感很特别,但不影响整个故事的表达。[收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