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Alexey Rozin / Maryana Spivak / Matvey Novikov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语言:俄语 地区: 俄罗斯 编剧:奥莱格·涅金 / 安德烈·萨金塞夫类型:剧情上映时间:2017-05-18(戛纳电影节) / 2017-06-01(俄罗斯)别名:Loveless / Faute d'amour / Nelyubov用户标签:俄罗斯,2017,安德烈·萨金塞夫,戛纳,剧情,俄罗斯电影,戛纳70,AndreyZvyagintsev片长:128分钟imdb编号:t[展开全部]
主演:Alexey Rozin / Maryana Spivak / Matvey Novikov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语言:俄语 地区: 俄罗斯 编剧:奥莱格·涅金 / 安德烈·萨金塞夫类型:剧情上映时间:2017-05-18(戛纳电影节) / 2017-06-01(俄罗斯)别名:Loveless / Faute d'amour / Nelyubov用户标签:俄罗斯,2017,安德烈·萨金塞夫,戛纳,剧情,俄罗斯电影,戛纳70,AndreyZvyagintsev片长:128分钟imdb编号:tt6304162在饱受赞誉的《利维坦》后,安德烈·萨金塞夫终于找到了新项目。他将执导情感大作《无爱可诉》(Loveless,暂译)。故事将聚焦烦腻于无尽争吵的夫妻珍娅和鲍里斯,都寻找到了新伴侣,并渴望开启新的感情生活,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放弃12岁的儿子阿廖沙。眼看二人无休止的谩骂与争斗,阿廖沙却悄然失踪。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安德烈·萨金塞夫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奖安德烈·萨金塞夫《无爱可诉》下载观后评论:象征大于剧情,以环境为主角,讲述失望与矛盾的电影。萨金塞夫在冰冷的俄罗斯冰原上,于《利维坦》后再次用凝重而固化的环境象征来寓意家庭情感的解体与家庭结构的破损,再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多重表象为切人,演绎了一场徒劳的寻找希望和结局的故事,而这种徒劳与无意义正是编导眼中俄罗斯环境与民族命运病入膏肓的体现。一层以这个故事载体的家庭纠纷与男孩出逃创设故事的悬疑性秘辛,用加缪式的镜头语言奠定编导眼中的社会色彩。二是揭露以警察为代表的国家机器的冰冷行为---懒于搜寻,敷衍对待来批判体制的冷酷与官僚习性的毫无人性。三是以剧情中良知群体的代表-搜寻志愿者的搜寻的大篇幅镜头和最终悲剧的结果---男孩失踪来象征国家与个人齐齐走入死穴的绝望。最终的烂尾楼中,就像这个民族腐烂的内里。死亡面前 激发出了对孩子的爱 那一声崩溃的哭和孩子躲在门后无声的崩溃的哭 触动民间志愿者机构的流程宣传片吧开放的故事 留给观众自己思考俄国人这种自我的大脾气 很是有趣结婚后 都是那样吧 爱情只是生活上的一层雾气 放大了一切美好层面的东西 蒸发完了 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出来了如何打分呢 客观意义上不能算是一部好的电影 可是恰好有许多可以戳到我的点 喜欢看异国风景 喜欢这种长镜头 喜欢代入一个人的情感 喜欢感受细小的情感波动 甚至大爆发 这是对我来说的电影的意义 能触发我情绪并脑子涨涨的久久不能缓和的感觉 就是好的电影 就算它不是客观意义上的好电影 是么回到另一个层次 应当大众眼里的标准还是自己感受的标准 我应当学会 后者男主一直是一个渣男,这个没什么可分析的。而女主的分析、可塑性则很强,我觉得她就是这部片子的灵魂。女主角的手机一直陪伴在她身边,见证了她对丈夫的无尽幽怨、她在做头发时候的悠闲、她在与爱人时候的亲密,多个场景都在展示了现在手机对现代生活的渗透。产生的结果不单单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的情感也在变化。如果说“爱”这种情感的产生是因为血缘,我觉得没什么可争议的。亲情比爱情要来的早得多,因为亲情更容易获得,也更容易被满足,血缘关系给这种情感注入了一种天然的利好。然而爱情,却是一个棘手的东西。看的时候 并没有带着太多的zhengzhi色彩去解读 只是单纯的当做故事来看待 结尾可以看出 两个人虽然各自成家 但是他们婚姻又各自处于停摆状态。废弃的苏联文化宫,象征后苏联时代的文化真空。「阿廖沙生卒年2000—2012,象征普京时代的开始和俄罗斯民主的彻底结束。尾声的乌克兰新闻,暗示入侵乌克兰开始。穿Russia运动服的女主在跑步机上跑步,象征俄罗斯陷入迷茫和停滞」这一段的分析觉得很棒①因为看过导演的《伊莲娜》,所以下了这个导演的高清合集,这部没有《伊莲娜》精彩,但不失是一部佳作。虽说是拿俄罗斯中产阶级下手,但我感觉更多说的是婚姻。一对感情破裂的男女,迫不及待地想要分开,拥抱他们各自的新生活,但很可能是一个死循环;②还有一个明显的诉求就是,一个人身上性格、价值观,往往来自于ta的原生家庭,两口子斗嘴时老婆一系列犀利的反唇相讥,俨然是之后外婆骂骂咧咧的2.0版。像用一把很钝的刀,一点一点的划在心口上。你能感觉到它的冰冷与无情,你试图摆脱,但无济于事。一刀一刀,慢慢的凌迟你。直到把你的生活刮的支离破碎。一对从开始就因错误走到一起的夫妻,在分家过程中因都不愿扶养共同的孩子,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在两人寻找失踪的孩子的过程中,不停地回顾两人错误的开始,意外的成为父母,无情的背弃彼此,戕害孩子,戕害家庭的痛苦。有些政治隐喻,不能完全理解。冷峻到没有一丝的情感和温度其实看到的不止是在一个家庭里由于爱情的失败而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还包括了现代人在爱情里的各种丑态好像嘴上说着“我爱你”便以为就是真的爱情了一样最牛逼的两幕是躲在厕所门背后泣不成声的阿廖沙和汽车中在风凌乱下的女主可悲荒唐却又真实的故事阿廖沙就随着那段不成熟的婚姻永远遗失在了过去好像还没有任何人记得他的存在想到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阴冷冗长的冬天但他还有一丝温情在这部片里我唯一看到爱的地方就是她和新的情人在床上她说我感觉到爱了这才是爱。其实这也不一定是爱日子会漫长得让你正视一切而他们的孩子从存在到消失他的一生都是无爱的没有一丝温情这样将孩子视为婚姻的枷锁事业的稳固器的还大有人在所以我们等不到春天了主竞赛最想看的--没有失望。有些镜头像一把刀,直直戳进心脏(门背后痛哭的阿廖沙;在车上听着摇滚乐要崩溃的Zhenya)然后还在不断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不会变好的”。即使有更深层次的批评,家庭意义就已经足够牵扯人心。这部和《小城二月》组在一起简直是双杀,希望每一个被忽略的孩子都能够找到家。似乎是俄罗斯近年拿得出手的现实题材,开头舒缓的叙事很吊胃口,一对不再相爱的夫妻丢了孩子,找孩子,痛苦反思,找孩子,矛盾崩溃,找孩子,镜头推拉缓慢,大量静止冗余无效不着边际的镜头就在单薄的情节中暴露无遗,时长不够床戏来凑。孩子没找到,镜头依然不疾不徐,无耻地造意境,彻底拿无趣当艺术无爱可诉,有两层意指:一是电影中人物彼此关系的冷漠,一是对向性旁观者立场的冷漠;对照之前美国电影《那些爱人》,反映出两个国家伦理政治的巨大差异,而儿子的存在,一个充当羁绊,一个则沦为障碍,一个试图走向弥合,一个则彻底走向决裂;后半程的寻子戏分明是《亲爱的》自行隐匿的真实蓬勃状态。也就只剩下塔尔科夫斯基主义的摄影了(虽然有些剪辑点真是奇怪……)。萨金赛夫竟然都变得这么老派,虽然有些(似是而非的)政治指向和政治隐喻(比如那个社会主义废墟),把“无爱”的父母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但影片实在乏味得可以,都快拍成公益组织宣传片了……小男孩神似「回归」里的小儿子。临近结尾,珍娅特意穿上印着“RUSSIA”字样的运动装,在跑步机上小跑。这一幕像极了俄罗斯的现实困境,看似奋力向前,实则原地踏步。更可悲的是,就连这形式上的“小跑”也无法维持多久。死掉的孩子,失语的交流,冰冷的世界,她直视前方的眼神空洞而无焦点,映射出俄国那毫无希望的未来。[收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