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德克·博加德 / 斯坦利·贝克 / Jacqueline Sassard导演:约瑟夫·罗西语言:英语 地区: 英国 编剧:哈罗德·品特 / Nicholas Mosley类型:剧情 / 犯罪上映时间:1967-04-17别名:意马心猿 / 巫山梦用户标签:英国,约瑟夫·罗西,英国电影,Joseph_Losey,1960s,1967,JosephLosey,HaroldPinter片长:105 分钟imdb编号:tt0061328史蒂芬是平民出身、经过苦学奋斗,成为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史蒂芬离开家去和[展开全部]
主演:德克·博加德 / 斯坦利·贝克 / Jacqueline Sassard导演:约瑟夫·罗西语言:英语 地区: 英国 编剧:哈罗德·品特 / Nicholas Mosley类型:剧情 / 犯罪上映时间:1967-04-17别名:意马心猿 / 巫山梦用户标签:英国,约瑟夫·罗西,英国电影,Joseph_Losey,1960s,1967,JosephLosey,HaroldPinter片长:105 分钟imdb编号:tt0061328史蒂芬是平民出身、经过苦学奋斗,成为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史蒂芬离开家去和昔日的女友重温旧梦,回来时看到同事查理和名叫安娜的女生在自己家里筑起爱巢,翻云覆雨。史蒂芬对安娜垂涎久矣,她是奥国的公主,很大的贵族。一天晚上,史蒂芬发现安娜出车祸晕厥,未婚夫威廉在她身旁身亡。史蒂芬悄悄地把安娜接到家中休养,并趁机占有了她,终于如愿以偿。事后,安娜黯然独自返回奥国,史蒂芬继续与妻子过十年如一日的单调生活。一切照旧,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史蒂芬认为,安娜同查理的苟且,对史蒂芬来说是平民受贵族歧视的一个证明。后来,史蒂芬自己有机会和安娜温存,他那种报复式的快感得到尽情抒发。第2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约瑟夫·罗西第2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约瑟夫·罗西《车祸》下载观后评论:疏于对英国戏剧的不了解,我不知道品特的风格究竟是什么样。但整片都在强调一种难以逃脱的疏离感,但这种疏离感还不是安东尼奥尼种那种无法深入的一对亲密关系。影片人物关系复杂,有基情,有婚姻,有超越异性恋的三角恋。正常导演处理这种蜘蛛网般的感情绝对会拍的很折腾,但这部影片不是。罗西这名导演是一个被好莱坞列入黑名单的导演,但到了英国之后,确实足够放飞自我了,他的观察角度并不戳穿伪善的一切,不暴露矛盾,只给你看生活的表面,然后让观众猜解和思辨后去感受角色们普遍的不满足和嫉妒,尤其在这种“自充风雅”“满嘴哲学”的老旧知识分子的圈子里,知识分子阶层那种伪善,但不失审慎和亲切的魅力。在欧陆的现代主义电影里,车祸常常作为讽刺“现代性”的一种符号,不仅在戈达尔的《周末》里有些体现,在这部影片也成为很重要的主旨。品特剧的精髓在于结构以及暗潮汹涌之后的荒诞高潮,这两者都是颇为老调重弹的[意外]里欠缺的。罗西从新浪潮那里拿来的风格在这里显得过于脱离电影本身,集聚了主要人物的周日家庭聚会戏因为凌乱的剪辑显得缺乏连绵性,背后的威胁就消失不见。“意外”作为电影的主要动机实在太过显而易见,中产阶级死水般平静的生活里当然少不了意外,无论是脑补里的还是现实中的。讽刺的是,没有人能够真正借意外的东风而破框而出。这也是英国等级社会的一大悲观认知了。8/10。1.首尾两次声画对立,中间穿插回忆叠交,蒙太奇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打破了以往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限制。2.牛叉闪闪的镜头处理方式极利于气氛营造,,并带有希胖的心理窥视效果。3.同样对社会阶级的深入讽刺和病态心理的剖析,碍于节奏缓慢,本片不如《仆人》来的惊悚激烈。4.嗅到了新浪潮的探索气息。2K修复版放映,来自约瑟夫罗西的佳作,它刻画的是荷尔蒙催化的男性个体以及他们间的微妙角力,在声画剪辑上通过去除大量背景音的方式将与角色有关的声音单独呈现,使得画面中展示的角色关系被进一步强化,此外本片还大量使用了来自不同时空的声音与画面的蒙太奇,这些精彩的剪辑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叙事和导演和编剧之前合作的《仆人》相比,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么的娱乐化和出彩。错综复杂而又有的虚伪的人物关系让电影表面上看上去平静,但是又波涛汹涌。车祸就像一块扔进平静水面的巨石,把水面下的鱼儿们打的四散逃跑。男主刚出生的儿子似乎寓意着生活新的开始,不过车祸的声音却再次响起。精巧的运动摄影实验与相当克制的声音处理带来很浓的心理小说氛围,蒙太奇剪辑与视听实验方面也想法颇多,就是稍微难懂了点,还不够完美自如。三位男性围绕着女主角陷进那种诱惑与危机并存的神秘陷阱,把中产阶级面对性的压抑心态刻画的相当微妙而写意,颇有点性政治的案例意味中产优雅生活表象之下的暗流奔涌,细碎台词铺满暧昧场景,交错关系架构呼之欲出的紧张,倒叙设置的悬疑,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Accident不仅指代“车祸”,也是偶然参与这起事件的众人生命中的春梦了无痕;偷窥感与神秘感无处不在,最喜划船时的桨声欸乃暗喻心中涟漪。格调、氛围都很不错,未必是满分,却自有动人之处。叫兽都有萨特情结,然而不是谁都能成为萨特,弗洛伊德派会分析成力比多压抑使然,逾越了界线就已和靡菲斯特签下契约。片头和片尾的撞车声正好前后呼应,表面上很平淡,但内心在超速驾驶,将自我推落悬崖,一切都无法挽回。这位导演的片子,看着都有点别扭,因为整个叙事节奏、手法使得影像太有格调、美感,致使我一直以为是讲中年危机的,搞到最后,又不是那么一回事,主题是虚幻的中产,片子的基调和主题配起来,好像也就是小资了点,没什么深度,除此之外,竟然还觉得这片其它都挺好的,蛋疼极其混乱的情感纠葛,被罗西处理得含蓄压抑。罗西避免直截了当陈述冲突本身,而是尽力捕捉着情感游戏中猎人狩猎时的伺机而动,和争抢猎物时的剑拔弩张。外景摄影铺陈出英伦的馥郁,却在饱和明媚之下暗藏杀气;内景的人物时刻在同光影本身谈一场不伦之恋。【7.5/10】同《召使》一样,女主角对厌恶的男人亲吻的突发行为不是由台词解释产生,因果的关联由演员动作来生成意义。从而激发观众的思考力。以及,性和阶级永远是约瑟夫·罗西的不变母题。而上流社会的描写自然需求对布景的讲究,在这点上可同维斯康帝类比。三星半。暧昧涌动却给人以惊悚感,罗西还是很擅长制造气氛的,并且依旧执着于景深镜头(和让博加德扮演先怂包后施暴的角色)。对首尾两处声画对位无感,倒是中间与弗朗切斯卡约会一段着实精彩,非常有希胖的感觉。前半段剪辑似乎有点奇怪。好强大的心理电影,比之前的《仆人》要成熟太多。导演用倒叙插叙的方式,用无处不在的“危险”镜头(大赞!)捕捉人物间眼神和行为的迷离暧昧与精神空虚贫瘠交织并行的状态。看似没发生多少事情,却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暗潮汹涌。[收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