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饮食文化类纪录片《鲜生史》,4月29日起每晚19:00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聚焦了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四位文学大家与美食之间的故事,为观众打开美食新世界。 该片以史料和作品为据,展现人物和食物的奇妙互动,在现实中解读当地饮食文化和主人翁饮食观念;同时,纪录片也以轻松现代的解读方式,在流传千古的经典文本与当下真实生活中灵活跳转,用喜[展开全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饮食文化类纪录片《鲜生史》,4月29日起每晚19:00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聚焦了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四位文学大家与美食之间的故事,为观众打开美食新世界。 该片以史料和作品为据,展现人物和食物的奇妙互动,在现实中解读当地饮食文化和主人翁饮食观念;同时,纪录片也以轻松现代的解读方式,在流传千古的经典文本与当下真实生活中灵活跳转,用喜闻乐见的调侃和不失严谨的考据,让当代年轻人无负担地享受到真实且经典的饮食文化趣味。《鲜生史》下载观后评论:1.鲁迅-绍兴:醉虾(绍兴黄酒)、鱼圆(鲢鱼)、茴香豆(蚕豆,配黄酒)2.鲁迅-绍兴:干菜焖肉(芥菜 五花肉)、酱鸭(麻鸭)4.鲁迅-江苏扬州:蟹黄汤包、蟹鮰狮子头(鱼、猪板油、蟹黄)5.苏轼-眉山:油苕(元修菜 野菜)、东坡鱼(鮰鱼 酸泡菜)6.苏轼-广东惠州:谷董羹(打边炉 类似火锅 食物原汁原味/三黄鸡、烤羊脊骨(薄肉 先炖后烤)、羊肉煲(东山15月羊 南乳汁 甘蔗马蹄)7.苏轼-海南儋州:酒酿蒸生蚝(野生小生蚝 花雕酒 姜)8.曹雪芹-南京:糟鸭信(鸭舌低温焖熟 凉糟卤汁浸泡)、鸭舌冻(糟卤汁成冻)9.曹雪芹-淮扬:老蚌生珠(甲鱼 鸽子蛋)11.白居易-重庆忠州: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迅哥儿也会为了一口吃煞费苦心;从辗转眉州、黄州、惠州,每谪一处都能创制美食里管中窥豹,鉴证东坡居士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从钟鸣鼎食世代簪缨之家到颠沛流离罪臣之子,曹雪芹于红楼一梦里追怀美食。致敬历史长河里让我们“知味”的美食家们。这部纪录片一共12集,每集15分钟,讲了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这几个人关于吃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迅和苏轼,迅哥儿原来是个甜食爱好者,苏轼则是一次又一次被贬谪,最后都跑去海南了,但是他依旧不断地寻找美食,苦中作乐。真好啊。切入角度还挺新颖的,就是说历史又不重历史,说调侃又不好笑,鲁迅篇有点尬,苏东坡篇最赞,果然还是川菜无敌,以及苏东坡可真会吃,曹雪芹篇也可以,好一个“生活每况愈下,笔下步步生花”,想吃《红楼梦》里的晴雯包,白居易篇有点硬凑。角度立意不错,先生笔下的美食和美食里的先生。大概是对美食没有什么兴趣和追求的人设,片中展现的美食并没有吸引到我,即便是在半夜观看的时候。反而是重油重辣重糖的不养生、让人出戏的音效、容易歧义影响理解的文案,倒扣了一些分。“再现先生笔下的美食,重拾美食里的先生”。“鲜生”谐音“先生”,内容也谨遵这个呼应,第一季介绍四位先生: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不论是文案还是拍摄,都跟这么好的主题相得益彰。因为美食,我就喜欢。片头宣传更吸引人,个别内容和片头风格不很搭,感觉有点拼凑,有几集也很有亮点,值得了解看看。一种美食,一份记忆,一种食材,一种文化。食物,可窥性格,可探心境??很有意思的形式,将美食融入文人墨客的生平与笔下。内容跟影片的名字很相称,即是新鲜的食物,也是先生的故事。个人不太喜欢旁白,有些用力过猛地故作洒脱。方言的衬托很俏皮,虽然我听不懂。第一位就是重磅炸弹啊!我可是从百草园、社戏看完偷蚕豆、润土叉猹、茴香豆洗礼过来的人了,原来先生那么喜欢吃甜的。看完第二季不过瘾折回来看第一季,不够看,根本不够看。历史人物和历史美食的关联总是让人好奇的。整体水平在线,对人物的挖掘也颇有亮点,见深度见温度,但食物的部分,酒店含量也太高了,另外可能是复原难度所限,有些偏离还挺大鲁迅好调皮??鲁迅日记里写,每次看完牙医,出来回家的路上他就去点心铺买个点心安慰自己。30岁的时候他就只剩5颗真牙了。这一集名字叫《鲁迅:爱吃甜食的斗士》。#??观影# 鲁迅和苏轼不错,曹雪芹和白居易就跟文学关系不大了,硬call几回《红楼梦》显得有点累。解说词差点意思。归根结底,还是拍美食,但不如《舌尖》~民以食为天,历史名人也不能例外。很多文人墨客都是美食家。片子很短,介绍了很多美食背后的故事,文案不错,可以当课外阅读来看。品美食的时候也可以多长点知识[收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