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黄惠侦导演:黄惠侦语言:闽南语 地区: 台湾 编剧:类型:纪录片 / 同性上映时间:2016-11-05(金马影展) / 2017-02-16(柏林电影节) / 2017-04-14(台湾)别名:Small Talk用户标签:纪录片,台湾,同性,LGBT,女性,台湾电影,2016,柏林电影节片长:88分钟imdb编号:tt6041174每天早上,我的母亲总是先于我醒来,她会先准备好我的午餐,然后出门。 [展开全部]
主演:黄惠侦导演:黄惠侦语言:闽南语 地区: 台湾 编剧:类型:纪录片 / 同性上映时间:2016-11-05(金马影展) / 2017-02-16(柏林电影节) / 2017-04-14(台湾)别名:Small Talk用户标签:纪录片,台湾,同性,LGBT,女性,台湾电影,2016,柏林电影节片长:88分钟imdb编号:tt6041174每天早上,我的母亲总是先于我醒来,她会先准备好我的午餐,然后出门。 每天傍晚,我的母亲会在外面吃过晚餐之后才回家,静静地梳洗完毕后就又回到属于她的房间,打开收音机关上房门,在晚上九点睡去。 我们生活在相同的空间里,但几十年来,我们就像是同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唯一的交集是她为我准备的吃食,我们之间没有嘘寒问暖、没有母女间的心里话、没有“我爱你”。 当我注视着她,我知道在那震耳欲聋的沉默之下,藏着让她难以面对、无法言说的秘密。我知道在紧闭的双唇背后,是令她窒息且摆脱不去的耻辱。 这天,我终于鼓起勇气与她开启对话,但我真的准备去好面对她将给出的答案了吗? 我们又是否都能够好好面对那些已经被埋藏许久的过去?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泰迪熊奖 最佳纪录片黄惠侦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剪辑(提名)林婉玉第19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日常对话》下载观后评论:现在很反感给影片打“同性/les/gay”的标签,因为当我们在强调这些的时侯,恰恰说明了我们还没有接受这些。日常对话更多的是母女之间的爱和闭口不谈不沟通的”疏离”。总有一种感觉,感觉现在的很多母女都是这样的状态。明明如此爱对方,可是当争吵时恶语相向却好像巴不得对方立马消失,又不知道究竟为了什么苦衷而不说一句“我爱你”,然后大家做着熟悉的陌生人。在兄妹关系中体会到龙应台说的当父母逝去,我们这些种子又会各自散落在何处,我们还会为了怎样的理由重聚?在每一张看起来无比寻常又波澜不惊的脸之下,在每一个空洞无神的眼光之下,我每一次都无比好奇“他们”在想些什么,但我永远不会开口去问,因为我知道没有答案。“说这些干嘛”我知道会有这样的回答。老年女同性恋的日常生活应该是本片的看点之一吧(顺便说下阿姨的撩妹技能绝对是超乎想象的高)。不过触动我最深的还是导演为改善母女关系所付出的努力。多年之后她们终于可以共同面对不堪回首的过往,并且直面对方,达到一定程度的和解。太太不容易了。老实说中国的普通家庭有几个会有这么深入的对话?大多数都像导演问舅舅一家"你们知不知道我妈喜欢女生?"之后以断然否认"不知道"和迅速转移话题而结束。母亲很坚强。女儿更坚强,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在经历这一切后还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宽容有爱的成年人?结尾可以看得出母亲已经从"最熟悉的陌生人"变成了在家也有笑容的温柔的阿嬷。祝福这一家人。1、切题。片名“日常对话”,内容也确是日常对话。片名跟内容的贴合,有种和谐、准确之美。2、虽然是日常对话,但并不琐碎无聊,通过对素材的挑选,展示了家庭的秘密-母亲是同性恋、父亲是个无赖(有家暴、猥亵女儿等恶行)。秘密带来悬念感/满足窥私欲。3、有情感升华。母女对坐聊天,说心底最深处的秘密,埋怨,和解,有恨,有爱。4、有对人生的反思。女儿结婚时问母亲,人生重来一次还会结婚吗,母亲简洁坚定地回答“不会”。5、共情。母亲悲苦、错乱的一生令人同情。总结:写实的纪录片也好、虚构的情节片也好,只要满足了观众猎奇、令观众同情、且获得一点人生道理,就会得到肯定和认可。任何需要太过经营的情感型关系,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都让我对这样关系的虚无性感到深深的绝望和痛苦。除非这段关系中的双方天生就很match,要不然任何的经营都会让彼此感到窒息,因为人太难改变了。我觉得我已经不需要这样假象的和解了,没有和解,只有无解。我只想早日告别这种在一起只会互相消磨对方生命和感到尴尬的关系,我知道日后我大概率是会后悔的,但我觉得我似乎再不能承受这过程中的折磨,我真的筋疲力尽了,而我真的好想轻松快乐地活着。所以某种程度上我很佩服片子里女儿的不断尝试,但我又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其实大可不必。家人们不忌讳说家暴却对妈妈是同性恋避而不谈,还会悄悄和她的孩子们说这样是变态不正常,明明自己也被家暴却还是要妈妈嫁人,这种事情好像很常见但实在想不透。妈妈对家暴的羞耻感远高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她说这么大还被打很丢人,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有平权的意味吧,而且最后携女逃走真的非常勇敢。采访妈妈的女友们时很好玩,那个总是穿洋装的阿姨说妈妈第一次见她就说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孩,理发店阿姨说妈妈在床上很温柔还会给她洗内裤,太可爱了。看完之后真的更厌男了,无论是家暴、性侵还是丧偶式育儿,都非常恶心。我的妈,看到对话那部分直接想给“我观影史的最强电影”称号。前部分看到的是作者以一位母亲在亲昵自然地带小孩子,前部分电影也是给人这样一种十分舒适的讲述方式:故事节凑、作者的旁白、对话背景音穿插讲述现实场景。我基本认为能够这样流畅的完成一个中年人和长辈关系的讲述,就很不可多得了。后面对母亲的深入讲述,以及谈话部分作者从一个平和亲切日常的母亲化身讲述这样一件事,简直就是对我的轰炸。整体来看电影的这种从舒缓到炸裂在平静结尾的叙事节凑实在太绝,给人的力量太震撼了。咋说呢,我觉得这个片子主要就是真实,这里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剪辑技巧,有时候甚至觉得稍微有点生硬。但是里面的人物,还都是很鲜活的。而且除了同性的部分之外,更多的还有展现一个底层的家庭的日常生活。导演和女儿的搭配中,丈夫也是缺位的,就感觉,有点历史重演的味道。而且里面有些细节让我觉得挺奇怪的,虽然这意味着真实。黄慧侦似乎还在给女儿喂奶,还有就是,能感觉到一些很热带的环境。值得一看,能触碰到一些地方,虽然真诚,但也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只是一种可能性。家庭的议题,不应该放在家庭这个小框架里去讨论,它是社会的一个局部投射。摄影机是导演的一个武器。它侵入性地,积极地想要走进母亲的内心。当然这种尝试一开始是不成功的,是被抗拒的。当最后导演和母亲一起出现在画面里,面对面地交谈时,交流才变成一项共同参与的活动,女儿的倾诉并不是为了埋冤母亲,而是把真相告诉她,不要继续生活在不清不楚的悔恨之中。喜欢同性,被家暴,女儿无法上学,从来不是她的错。当心灵真正地从那间小房子里走出来时,她们才能真正地开始生活。有些过于阴暗的东西没必要这样拍出来吧,有点恶心。既然从小就知道自己是t为什么还要结婚呢,害人也害己,让女儿和孙女都需要打开新世界来思考是否接受,not good。每个les悲惨故事里总有个家暴男,想看下不家暴的那种。这片子中心思想始终没看明白。看完突然想起初中时有个t朋友,矮矮的,也不帅,但是气质很社会,也很潮,确实也是如这位母亲,玩遍了全校美女,现在也和其中一位分分合合安定了十多年了。不是很能理解,广义接受,狭义批判。今天开了一个两倍速快速看完了 实际是觉得有点沉重 导演真的很有勇气去和妈妈沟通 很难想象在家里沉默寡言的母亲在外面却总被人形容是温柔 目睹家暴到被家暴 被舆论逼着结婚 被“变态”两个字压死 生活的苦最终还是只剩下了沉默和眼泪“你是不是不爱我”这句话 我曾经也有相同的疑惑 所幸我的妈妈很快的调整了和我的相处方式 都说原生家庭很难走出来 但是家的温度也是最容易被感受到的 不管心里的伤痕是否愈合 眼下的温暖都是能抓住的3.5星,片中的母亲真的是一个不善言谈,却很温柔的人。我能感觉到作为同性恋者,她在自己的自由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矛盾复杂的情感。我不知道如果她一个人过会不会更幸福,但看到女儿借这部纪录片,努力与母亲沟通、和解,看到母亲回老家找到妹妹童年的照片,看到她回应小外孙女说出我爱你,我觉得这就是家庭的羁绊,每个人不仅有爱人的权利,也都值得被爱,这也是片子的丰富性所在吧。好痛,很佩服阿侦,也敬佩妈妈。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影像治愈,个人认为这样纠结复杂、爱恨交织的母女关系要比剧情片制造的刻意冲突(例如杨荔钠的春潮)深刻有力的多。“个体自我转化为某个阶层成员的自我,某种性别或性别取向的自我,某个亚文化群体的自我,纪录片便从纯粹的私影像跨越到更具社会历史意义的民族志影像。”这不仅是一场场日常对话,也是性别政治讨论。很心疼女儿承受那么多还愿意去和妈妈和解。妈妈是割舍不下孩子的,即便生活很难,苦衷也很多,但是她还是比正常妈妈少了很多爱,她对女朋友的温柔明明也可以分给孩子的,但是她还是更倾向逃避家庭,选择自己的快乐。横亘桌子两旁的母女和依偎在妈妈怀里的母女形成对照,看得难过,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有妈妈的爱,也希望我们能面对所有自然的情感。[收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