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以前所未有、令人大开眼界的方式探讨了电影和电视剧中对跨性别者的描绘,揭示了好莱坞如何同时反映和制造我们对性别最深层的焦虑。 包括拉弗恩·考克斯、莉莉·沃卓斯基、恩斯·福特、MJ·罗德里格斯、杰米·克莱顿和查兹·波诺在内的跨性别思想家和创意人士,分享了他们对一些好莱坞经典片段[展开全部]
《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以前所未有、令人大开眼界的方式探讨了电影和电视剧中对跨性别者的描绘,揭示了好莱坞如何同时反映和制造我们对性别最深层的焦虑。 包括拉弗恩·考克斯、莉莉·沃卓斯基、恩斯·福特、MJ·罗德里格斯、杰米·克莱顿和查兹·波诺在内的跨性别思想家和创意人士,分享了他们对一些好莱坞经典片段的反应和抗拒。 通过《弗州迷魅》(1914)、《热天午后》《哭泣的游戏》和《男孩别哭》等电影,以及《杰斐逊一家》《拉字至上》和《姿态》等节目,他们追溯了一段既无人道又不断发展、复杂、时而幽默的历史,从中可以一窥屏幕上的跨性别形象、社会看法和真实跨性别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导演萨姆·费德尔以崭新的视角重塑了熟悉的场景和标志性人物,让观众面对未经检验的假设,并展示了曾经引起美国人遐想的事物如今如何引发新的感受。在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跨性别者方面,《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引发了一场惊人的革命。《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下载观后评论:当时想在伦敦LGBTQ电影节去看这部电影,只可惜电影节因为疫情取消了。每个跨性别者对待为什么自己想要成为跨性别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看到莉莉沃卓斯基举兔八哥的例子,真的也想到自己初中高中,所萌生的感觉。但是在东方,还好我们没有过多的对跨性别的污名化的表征,好莱坞电影史过度渲染了跨性别精神病和杀人魔的一面,可能《热情似火》那么欢快的影片是极少数了。我很感激高中的时候了解到日本文化中的伪娘文化,从《女装天国》到《守护甜心》中的藤咲抚子,对我有太大的影响了,而那年在模特界蹦出来个Andrej Pejic,为什么世界上又这么好看的长发男人,当然他之后变性了。超越两性性别的边界,是我高中最大的幻想。今年终于实现了。这只是一种身份,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就像纪录片采访的演员,要继续好好工作当我们在欣赏好莱坞电影的时候,跨性别者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好莱坞导演对跨性别者的刻板印象描绘中,会觉得受到羞辱和深感不适。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参照体,鲜有榜样,跨性别者只有在影视作品中才能收获认同感,找到共情和共鸣。由此可见,电影蕴藏的文化多样性有多重要,即使名导如希区柯克,他们的观念都是局限的,具有时代性的。人的认知和观念始终在进步,永远避免“千人一面,万人一腔”。btw: 这也是我偏爱新电影的原因。永远好奇当今世界的当代导演在关注怎样的政治话题,这个世界的各领域体制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在平权的运动里肆意狂想,他们的严肃和娱乐,共同成就二十一世纪电影盛世的辉煌。1.不得不承认,我的代入感没有看其他同类片子那么强,人不可避免的因以自我为中心而产生偏见。2. 联想到前段时间乱世佳人的下架风波,我觉得我们不能要求电影只表现理想世界,电影不是科教片,它大部分时候关乎娱乐而已。电影可以所谓不正确,因此完全没必要指责惊魂记他们。但是,电影没有讲完的部分,这类片子可以去讲,人们可以去讨论。政治正确不应挤压创作的空间,人性都时常不正确,政治怎么可能永远正确呢?3.这部依然延续了三十年前的赛格路柜的表达方式,甚至由于过于强调主观而显得力道不足。那么,我们有新的角度和方式去讲述关于性别议题的电影史吗?值得去思考…真的这样的纪录片请越多越好。Trans的确是性少数群体中容易被忽视弱化的群体,有这样的影片让大众能够去认识了解他们,让他们的声音被人听到,真的非常有意义。//看到有些评论真的很生气,请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无法理解就请尝试理解,难以接受就去努力接受。社会发展到了2020年,大家每天都在接受大量信息,了解多元文化,接受各种存在的合理性,你为什么还活在20世纪?不要说什么对性少数群体“不支持,不反对”态度,你不支持就是在反对,就是在反对其存在的合理性,就是歧视。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想撇清自己的关系,请尊重,请理解,请表态。特别多真切的情感和没有过的生活经验,在片子的“帮助”下重新去看那些自己看过电影和角色,频频点头和皱眉。记录一下我现在的反思吧,在如今的社会语境里,我们看待性别肯定不是当街扒拉下一个人的裤子去看这个人有没有长penis,而是去看这个人打扮和神态里社会性别,那既然如此不如把性别这个概念稀释,不去用男女这样二元对立的思维的审视每个独立的个体,不一定爱打篮球的就比爱看书的男孩子更有“男人”,女孩子也不被羞辱说是假小子或者男人婆,我期待一个人人都能在性别光谱中选择位置的一个美丽新世界,抛弃那些愚蠢的二元论吧。从电影出发看待大众的视角,或者说适用电影电视去传播特定的看法。但是,作为非特定人群,我就算看的电影再多,接触到电影纪录片中的是少之又少。你看完后能感慨什么?能感叹什么就无非是,他们受到歧视,还没受到不公平,但现在在扭转。这无非就是大众在不断的接受新的事物,开放罢了,是信息化时代的自然呀。现在很多电影是同性,并非跨性别,就算是有也是在讽刺,讴歌,坑是社会引起人们情感共鸣,像这种赤裸裸的真实还是少。但这部纪录片的确掺杂太多,显得没有那么精,大量电影进来,然后我准备的人就挺难完全了解。短评:「太正确了吧」——现状。自述和讨论都很insightful,尤其是对大众传媒中跨性别者的代表性的探讨,和对顺性别者饰演跨性别者的部分。不行我现在对那条短评气得不行哈哈哈哈,THEY JUST WANT TO BE THEMSELVES AND SURVIVE ——「太正确了。」真他妈地狱在人间,地狱在人。联合国自由与平等官方「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和间性者的平等:常问问题」文件-content/uploads/2018/10/FAQs-Chinese.pdf这部拍的太棒了,从有影像资料开始的一百多年前讲到现在和未来,全都是 Trans 自己的心声,聊得也非常全方位多角度且有深度,很多话可以直接裱起来挂家里了。少数族群 be seen, be heard,but there's still work to be done,narrative 非常完整。所有不想像某个对别的族群发声诉求评价一句“可以,但没必要”的豆瓣用户一样的 privileged jerk(这个人我还能喷一年)的现代人都值得一看。喜欢神探飞机头的那个人看到结尾时的难过让人感同身受——当你被无缘由地诋毁,耻笑和妖魔化之后,很难不去怀疑世界,怀疑生存的意义。特别是父母也不选择支持,有太多的小孩便无法看到自己真实的自我是多么美丽。还好有很多坚强的人站了出来,如此明艳动人,乐观自信,让更多的人看到未来的可能。电影是真实生活的折射,人们的意识又会因为接触到的信息而改变,希望终有一天,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自由,也不再随便对他人下定义。角度新鲜,的确很少去关注媒体和影视作品对trans的镜子作用,还有对顺性别的暗示作用。但是spread hatred or understanding都只是它的工具性呈现,归根结底还是社会意识没读好进度条。“除非我知道我已经在这个世界里了,否则我不可能进入这个世界”,听着虽然矛盾,但实际上意思应该是“除非我知道我已经在一个可以理解我的世界里了,否则我不可能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吧。集中在媒体对大众对trans群体、trans 对自身认知的影响上(虽然片中人物一直在讨论media,但主要用的还是影视资料)。对于影片囊括的特权阶层的反思虽然简短,但起码是真诚的,也因为trans遭受的暴力的体验而使得他们更能理解与弱势群体共感,并使得ta们创作的银幕形象冲击了曾经固化偏见的形象。不过不过,这群人本来就有着发声途径,还是希望能看到纪录片能更关注底层吧。从跨性别者本身出发,但是又提供了多元的角度。作为一个not part of the narratives的“旁观者”,了解了更多他们所处的环境。You can not be them before you see them。虽然很多的艺术作品在今天看来是不友好的,但也没必要扣一个“政治正确”的帽子,毕竟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甚至是激进的),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不是么?Jen在看到那个父亲表达之后,那段复杂的情绪,让我非常难受。身为少数,不被周围理解的痛苦,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其实自己并不认同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从未爱过,尊重过,敬仰过。而你只能选择去爱你自己。敬佩那些把正面形象努力传达出来的媒体工作者们,敬佩让我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的《pose》,敬佩沃卓斯基能敢为人先制作sense 8。每个人都值得为自己的存在而骄傲。[收起部分]